close

選擇、自由、責任,這三者總是密切相關,有選擇本身就是一種自由,而有這樣的自由的人,則需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能推說是為了別人而做的。

我們時常在想怎麼樣可以教導孩子這三者缺一不可的概念,希望孩子長成能夠珍惜自由、認真選擇、又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的人,但是我們卻會因為自己為人父母的角色,而忘記自己也需要不斷練習這樣的事情,當我們說「這個選擇都是因為孩子」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責任外嫁,在明明自己有自由的情況下,把選擇的責任推托給孩子。

為了孩子點了他喜歡的菜,自己都沒想到為自己而點,結果孩子卻愛吃不吃,這時媽媽就會生氣:「媽媽特地為你買的!」就這樣,如果是孩子提出要求,買到了卻又不珍惜是一回事,但是孩子沒有要求這麼做,媽媽自己這麼做了,卻因為結果不如預期而生氣的時候,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能夠為自己點一道菜,就是一種選擇的自由,這時要不要放棄,改為別人而點,也是自己的選擇。

由小而大的各種事情,有許多都像這樣,我們會因為媽媽、女兒、妻子、媳婦等等各種角色,自己覺得「既然我是就應該這樣吧!」不自覺地主動放棄自己的願望,對方還沒說,就想要以別人為主的情況,可以說多不勝數。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女人更容易因為對方的回應不如預期而作繭自縛,「是因為他/她,我才…」的失望心情,在對方看來,一開始就是妳自己找的。

這種回應又會讓出於一片善意,以為也會得到正面回應的女人更加傷心,覺得對方不懂我的體貼和付出,是從善意為出發點,結果卻是不好的。

但是之所以會如此,自己有最大的責任。

不管是與原生家庭、公婆、伴侶或者孩子,女人這種想要為對方付出,而先一步放下自己的情況總是特別多,卻也因此特別容易失望或傷心,覺得「理想的媽媽/女兒/媳婦/妻子不就是如此嗎?」而做的事情,往往都沒有理想的結果。

因為不管是哪一種事情,對別人來說,既然是妳做選擇,妳就不應該期望對方只能有特定的回應。

對方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對於這件事情,也有自己選擇該如何回應的自由,彼此都應該有這樣的自由空間,同時,也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再舉一個例子吧,有個朋友跟我說,過年想帶公婆出國去玩,然而她和公婆原本就關係不睦,有了孩子之後更因為教養觀念不合,而常有意見衝突。我忍不住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她也說不上來,就是覺得好像不應該讓公婆自己在鄉下過年,小家庭自己出國旅遊,但是她自己也覺得相當忐忑,深怕世代衝突在旅遊期間照樣發生。

應該不只是覺得老人家自己過年很寂寞很可憐,所以想這麼做吧。

我們討論起這件事情,她也分析起自己的想法之後,做出這樣的結論。

會想和原本就處不來的長輩一起出國旅遊,可能多少還是希望,能夠藉此向長輩釋出善意,讓他們知道她是個會為他們著想的好媳婦,希望先前的衝突緊張能煙消雲散吧。

但一旦有了這樣的期待,就很有可能會失望,因為對對方來說,他是不是會這樣解讀妳的善意,而是朝完全不同的方向解釋,是他的自由,換言之,那是妳無法控制的事情。

對於原本就很討厭媳婦的公婆來說,應該不會覺得是媳婦伸出了友誼之手,而是會覺得她終於知道自己錯了而做出懺悔,在旅遊途中,會說出更多像之前那樣令人不快,貶低別人而自己高高在上的言語吧。

我這樣告訴她。

也不一定我的預言就會成真,也有可能事情會往她所希望的,親子大和解的方向發展,但是想想過去相處時的種種挫敗,對於這次的事情,恐怕也是不要太樂觀會比較好。

如果真的要這麼做的話,應該一開始就要有所覺悟,這件事情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在沒人要求的情況下主動邀約一起旅行,無論結果如何自己都要負起責任,不能說是「為了你們我才」,到時有任何不愉快的話,如果這麼說,就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了。

簡單來說,想要和好而放棄小家庭自己過年的自由,這是自己的選擇,而對方買不買單,那是他們的選擇,如果真的要這麼做,就不能事後才來後悔。

我們可能是因為身為女人被教養長大,總是被強調著要注意周遭的氣氛、要跟所有人和諧相處、要打圓場、要善良、要充滿善意、不要自私…久而久之,我們也時常在面對選擇時,去思考「什麼才是不自私」的行為,而不是思考「什麼是我真正想要的」。

我們會希望自己主動放下自由的慷慨和善意,相處時那些退讓和包容,都能夠獲得「妳真是個好女人/好媽媽/好女兒/好太太/好媳婦」的回應,但是有所期待的付出就稱不上是無私,在內在其實有著自私的願望(獲得讚美)的情況下,比起一開始就做忠於自己慾望的選擇,還更容易受到挫折和打擊。

應該說如果一開始就是覺得「為別人而做」,就更難以承擔不如預期的後果,相反的,如果一開始就選擇自己想要的,像是朋友如果選擇小家庭自己出國過年,那麼就算事後被長輩們抱怨批評,也能因為自己的願望確實實現而感到滿足。

凡是想要以「理想女人」的形象而得到肯定的事情,都不能說是無私的付出,因為在內心深處有著「這麼做,對方會高興吧?」「這樣一來,對方一定會覺得我很好、很善良、因此更愛我或喜歡我吧?」的念頭,所以會因為結果完全不能掌握,而帶來失望的風險。

為自己負責的態度,就是連最微小的自由都不放過,只要有機會,在沒有人要求也沒有人逼迫,就應該做忠於自己的選擇。

因為只有那樣的選擇是自己可以承受結果,可以自己負責的事情。

為了別人的評價,或者自己心中覺得「好像應該這麼做」而做的事情(女人心裡這種事情特別多),就不算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最後就會因為結果(能不能獲得好評)掌握在別人手上,反而造成關係中的緊張和衝突。

身為媽媽我們會有很多事情,是要放下自己的願望,以孩子的福祉為優先的。但是越是如此,越是要把握可以不用放下自己,可以忠於自己的時候。

這是為了不在關係中作繭自縛,還有不要變成因為對他人有期待,而不斷對他人產生不滿和怨懟的人,而必須做的自我提醒還有練習。

就算只是點一道菜,也要習慣為自己而點。

只有這麼做,才能習慣不再被動地期待他人,而自己滿足自己的願望,讓事情的結果變成自己可以掌控。

能夠做忠於自己的選擇也為自己負責的人,也就不會讓他人受到妳心中的「理想回應」所束縛,彼此都能過得的更加自在而從容。

 

粉絲團每天都有閒聊更新,歡迎來玩!  https://www.facebook.com/babysvision/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兩性 親子 教養 關係
    全站熱搜

    羽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