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種感覺叫做後怕,就是說事情發生時沒察覺,事情過了,才對了可能發生但沒有發生的後果,感到有些緊張了起來。我覺得那就是我看自己文章時會有的感覺,特別是我在寫母親心情的文章。

可能是當下最寂寞苦澀,覺得急於傾訴以至於顧不得別人反應的心情已過,也可能是我加入了太多個親子和母職的討論社群,看到太多別人的回應和對別人的留言,我總是在看我自己的文章,還有《成為母親之後》這本書的時候,可以猜測到許多人的反應,然後那個很常見的反應讓我感到後怕。

像是「已經當全職媽媽很好命了還嫌」、「當媽媽的人還這麼多抱怨」、「看起來妳根本不愛孩子,妳的孩子一定是不小心有的吧!」等等。

相信只要已是母親的人,都可以知道這類批評對一個母親的殺傷力有多大,如果被這麼說很少人能夠不感到難過,也有可能會就此退縮,不再對自己的心情有任何表述。

雖然有人這樣回我,但不算很多,然而那確實是在網路上,很多人看見媽媽有喜悅以外的心情時立刻會做出的反應,包括質疑、不解、厭惡、指責,總之是一種攻擊性的回應。

而我時常在想,為什麼會這個樣子。

好像無論是甚麼職務或角色,都不會像母親這個角色一樣,沒有任何一點可以抱怨的空間,好像母親只要有一點點抱怨,或者坦承自己不快樂,就會觸動許多人,讓他們馬上覺得非常不快、排斥、厭惡,以至於非得要強烈抨擊否則不能釋懷。

想了很久我覺得可能是一種集體恐懼,一種對母愛高度的期待、渴望,以至於無法承認母愛並不完美的心態,這種心態讓人們把失望從母愛轉向到個人,也就是說相信完美的母愛仍然存在,是眼前這個有缺陷的女人有罪,她的坦誠,就是在說她沒有做到一個她應該做到的事情,所以需要被指責。

我覺得這種心態是這樣發展出來的。就是每個人都有被愛和被重視的需求,也渴望、或者說需要,感覺到自己是被無條件包容的,而在我們長大成人後,我們逐漸發現那是難得且少有的一種情感,這世界上所有人際關係都有交換存在,很多時候如果不能等價交換(至少感覺上是平等互惠),一段關係無論友情、愛情、手足親情,工作上的夥伴情誼就更不用說,都會很輕易地陷入瓦解。

這種痛苦的認知令人失望,令人懷疑這世界上真的有真愛嗎?有的,我們相信那就是母愛。一種無條件、也不會受現實摧折的愛。

我們需要想像即便這世上所有人都是用交換來看待關係的,母親也不會,也需要相信,就算全世界的人際關係都會受現實所壓迫扭曲,但是母愛不會,母親就是那個我們相信也想像,無論自己再怎麼令人傷心、再難帶、再難相處、再缺點滿布,都會用溫柔的愛無條件的包圍我們的人,而且她不僅僅是做到,臉上還不會有任何抱怨或委屈的表情。

哪怕我們其實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我們時常會看到母親對自己表露不耐、相處時也會有被母親傷害或者彼此傷害、彼此都快要氣死對方的困難,我們也不願意相信母愛並不如想像中完美全能,而寧可說那是因為我們的母親沒有做到,但,那是母親應該做到的。

我認為社會普遍存在這種想像,可說是一種集體意識,所以當一個母親對孩子有所抱怨,覺得照顧很累、很寂寞、懷疑失去自我的時候,是會讓人有很多不好的聯想的。

就像我雖然遇過不多,但還是曾經被說過:「妳通篇抱怨,小孩應該是不小心才有的吧」,或者是「當妳的小孩真倒楣」,甚至覺得我沒有資格做母親之類的。

因為我和孩子在一起的狀況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知道總是樂多於苦,苦也是我自己對自我的質疑,所以那些覺得我無法真心愛小孩的指控,還不至於長期性的傷害到我(覺得難受、想要辯解大概是不可避免),只是讓我忍不住要去思考,對我丟出這把刀,只是看到我的心情日記,就覺得不批判就不能釋懷的人,究竟是甚麼樣的心情。

就像前述的推測,我猜想,是比誰都渴望這世界上有完美強大的母愛,想要相信有不會覺得辛苦、每時每刻,都永遠只有幸福滿足的關係存在的人吧。

一個誠實的母親總會讓人失望,就像我也曾對自己感到失望和懷疑,經歷過才終於接受了自己,但整理那樣的心情之後,我又有了新的體悟。

在成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之前,我們必先是一個人、一個孩子,這個原型不可避免影響我們成為母親後的種種實踐,而沒有辦法透過某種神奇母愛的灌注,讓我就從此不是原本那個人,心裡也不再是那個脆弱孩子的。

母愛是一種實踐、努力趨近完美、但無法完美的過程,努力的母親就算不是完美的,我相信也已經是所有人世間的愛當中,最接近完美的,如果我們還要抱怨她不夠堅強、竟然有時會露出失落的表情,那我們在做的就不是期盼她成為一個母親,而是在要求某種現實中的人的消失。那種消滅是不合理的,既不可能實現,如果真有完美,不可能是透過這種摧毀來實現。

現在的我因為和當時的我已經有了距離,所以終於可以體會並接受的事實是,我在成為母親後感受到的寂寞和失落是一種過渡,那是人生而人,就必定要獨自成長的一種寂寞。

但我因為體會過,而更想要對當時的自己保持溫柔,畢竟在迷宮裡沒有碰壁就不可能轉得出來,而寫下當時的心情,像對當時的自己、還有有同樣心情的人訴說,是我保持溫柔的一種方式,我不想對仍在那種感受中的人,用一種好像我從未經歷過的態度去指責她為何有此心情,高高在上的表現是一堵冷漠的牆,會讓已經在懷疑自己的人更退縮而不敢求救。

假使,所有的關心和指責,正如某些人所表示的,是因為關心她們的孩子、是對母親恨鐵不成鋼的好意,那麼保留一個可以說話的空間,讓還在過渡階段努力適應、適應中感到困難的母親,能夠說出心情後得知不是只有自己如此,更有勇氣去相信自己總會走過寂寞幽谷,比起單向的批判,不是更能夠協助到她的孩子嗎?

其實我很幸運了,寫了這麼多字甚至還出書,還算是很少遇到「妳一定不是個好媽媽」的批評或指控,只是看到網路上許多留言對話,發現這種對話迴圈幾乎無所不在。

其實母親這個角色看起來特別,但也有很多地方和其他事情沒甚麼不同,就是彼此生活經驗完全不同的人,如果能不要太快做出斷言或指控,而是嘗試彼此理解,想想「對方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心情,為什麼會說那樣的話」,無論如何都是好的。

溫柔是甚麼,是理解和對話的一種努力,這種努力不只是令人嚮往,而且是每個人都需要的,而它不應該只限於和自己一樣的人,而是可以擴大到和自己不同的人,有些時候溫柔並不容易,因為陌生,會觸動我們心理的害怕或排斥,但迅速地關上門,拒絕讓對方發言也不讓未知進來,對自己也不算是一件溫柔的事。

就算我們是母親,在人生的路上永遠都是學習中的孩子,就像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有些時候,需要的不過是溫柔,有益的也不過是溫柔,這是我的感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成為母親之後 育兒 心情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羽茜 的頭像
    羽茜

    羽茜的部落格

    羽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