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收到新書封面了,昨天收到目錄,一直覺得無論書長什麼樣子,我都會衷心喜愛,因為那是我自己的書,但今天收到封面,我跟編輯說「比我想像的更好。」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設計,也很驚訝整理起來,竟然有三十三篇左右的文章,之前為了把已公開的文章整理放到痞客邦上,發現已公開的文章也不過九篇左右。這本書超過三分之二是未公開的內容,我其實寫完都很有衝動要po上網和版友分享,能有這麼多篇都沒有公開,真的是忍了很久XD

新書封面還不能公開,就容我閒聊一下吧。

其實,自稱「作家」,一直讓我覺得有點心虛,因為我從小就想當作家,但就像男孩小時候幻想成為太空人一樣,「我要當作家!」好像只有小學時曾經勇敢大聲地說出來,到了國中深受升學主義的影響,走上念書考試的單行道,雖然我一直都熱愛閱讀和寫作,卻從來沒再敢說自己想當作家了。

認真探究起來這大概就是升學主義的毛病,會覺得要把書念好才能做其他事情,但是把書念好可能就耗光一個人所有的精力,被密密麻麻的週考、段考、模擬考追著跑,不知不覺把考試考好讓爸媽高興變成人生第一目標,在發現自己真的可以考好時,就連帶著把「這麼會念書,以後做什麼什麼…」的爸媽的期待,也一起背上身了。

台灣的爸媽大概聽到「什麼什麼家」都不會覺得是有前途的工作,像是藝術家、畫家、作家、音樂家…但後面如果接的是「師」可能就會好一點,像是老師、律師、醫師、鋼琴老師,作家不做當作文老師…當然現在父母的期待可能又有一點變化,因為經濟結構一直在變,以前的好工作現在看來都不算好了,但無論如何,華人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收入穩定、事業成功(這指的是物質收穫)、榮耀家門(可以大聲跟鄰居說,這對很多父母來說很重要),這樣的期待還是很普遍,只是每個家庭程度不同而已。

我爸媽其實沒有說過我不能當作家,然而他們有很多期待(但裡面確實沒有作家),而我,則是早早地覺得這是一條不可能的道路,我覺得我可能會當教授、可能會當秘書、可能會一直當行政助理,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覺得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作家"(或被稱為作家)。明明我一直都在閱讀和寫作(光就最近這五年我自己隨寫的散文和小說,我計算過其實有四十萬字左右,毫無收益、更多是我自己寫著高興,就一直寫了),但即使我是這樣的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此悲觀的覺得成為作家好像是很天真、很不切實際,要認真探究這想法怎麼出現的應該還是有跡可循,那就是台灣很單調的升學教育下、工作跟夢想是兩回事的主流想法下,孩子進入學校,就很自然走上不敢作夢的道路。

因為這樣,當出版社的建議我在粉絲頁上自稱作家時,我覺得有些心虛,因為太久了,這個詞在我心裡一直都很特別、特別到遙不可及,但我認真想想也覺得,我現在確實在做「作家在做的事情」,如果沒有自稱作家的勇氣,很愧對把我當成作家看待的人。我想很多,粉絲頁只是改幾個字,對我來說其實都是任重而道遠,是我做什麼就要像什麼的自我期許。我得到很多幫助和機緣才能出書,不能沒有抓住夢想的勇氣。

好像離題了?其實只是想說,新書封面出來了,真的好開心好感動,很想寫一封給寶寶的信讓他知道媽媽現在的心情,原來夢想這件事情,是真的可能成真,而成真時,跟想像中都不太一樣的這種心情,不過也很想跟我的網友們分享,就先寫這篇跟大家報告了!

新書封面很簡潔,卻也很溫馨,我個人覺得是我會喜歡的封面,真的很期待九月上市後被放在書局架上的樣子,還有大家的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羽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