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翔說了一段《獅子王》的故事,看他表情凝重地進了教室,我才想到,慘了,對於太過易感的小孩來說,獅子爸爸為了救小辛巴而死掉的那段,可能太過沉重而會在他心上盤旋吧。
因為獅子王是迪士尼卡通裡我最喜歡的一部,所以講得太興高采烈了,忘記翔翔就是個很纖細敏感的性格,進教室之後可能要跟大家玩一玩,才會忘記這段悲傷的故事,但可能兩三天後又會突然想起而憂愁的提起,因為他就是會這樣。
身為同樣是高敏感又想太多的人,我覺得是完全可以理解跟想像的。只是從我自己的經驗,覺得刻意去教導一個想太多的孩子「不要想太多」,就像叫魚不要游泳改學爬樹一樣根本毫無意義,所以還是想著,能怎麼樣陪著翔,找到適合他這種個性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連「幫助」我都不敢講,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啊)覺得這樣比較務實。
***
回來聊獅子王。我從小就是一個想太多的人。國小時迷上獅子王卡通,家裡有買錄影帶,我還記得暑假每天早上去上游泳課,中午自己回到家,我一定是一邊看獅子王一邊吃飯,然後每看必哭。
我哭的點還不是獅子王爸爸死掉那段,而是大結局,辛巴終於長大,向壞叔叔報仇,站在石頭上登高一呼宣告成為獅子王,最榮耀最幸福的大結局。那段我一定哭,因為我會不由自主想到「可是他爸爸也再也回不來了」「可是他再也不是那個無憂無慮的小辛巴了」想到他經歷了那些千辛萬苦才走到今天,想到在眾人欽羨的美好中,有多少沒有人知道的痛苦和遺憾,我就會哭。
現在想起來在小學那個階段,我看事情就沒辦法只看到好的那一面,就是會想到事情絕對沒那麼簡單,我真的覺得自己就是那種想太多的小孩。
***
像翔這樣高敏感孩子的很多特質我也都有,比方說怕黑、怕打雷,我一直到大學,睡覺時都是開著小夜燈的(那時還沒有睡覺時燈要全關,才能幫助褪黑激素分泌有益身高和健康這樣的概念),一個人在家時遇到打雷,我也會去抱我家貓咪進房間陪我,小學五六年級,曾經因為朋友講的一個發生在浴室的鬼故事,(我到現在還記的情節呢),變得很怕自己洗澡要一個人待在浴室裡,每次都洗戰鬥澡的結果是我大概持續一整個學期,頭髮都很油很髒,因為只隨便沖沖沒有徹底洗乾淨的關係。
因為我不是每件事情都會跟爸媽說,爸媽也在工作所以沒有發現,所以去鄰居家玩時,鄰居阿姨皺眉問我說「妳是不是都沒有洗頭,頭髮好油」,我竟然到現在還記得那時問到有點丟臉的感覺,但是真的持續將近一學期,我的頭髮是很髒的。
國小同學來我們家玩,是每個禮拜的固定行程,我也記得我會在玩得很高興,跟朋友說掰掰之後,一個人待在家裡突然陷入感傷,覺得這就是曲終人散,我那麼捨不得,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國中考高中也是,那時考北聯,滿分七百我考大概630吧,平常模擬考落在前三志願但不一定是第一,突然考這樣的成績是北一女沒錯,聽著爸媽高高興興地在電話裡跟親友說考上北一女喔,我卻突然覺得擔憂,考上北一女之後,下一步,一定會被認為要考上台大才值得高興吧,這樣一想就知道,考上北一女只是拉高了我人生的門檻,給自己設下更難的關卡,以後只會更難取悅父母,更難讓它們覺得我表現得夠好(三年後考上政大,也證明真的是如此),所以,我還記得自己當時心情與其說高興不如說複雜,覺得應該考第三志願就好。
我也還記得那年的暑假,幾個附近國中的學生來我們家同棟大樓,來找他們老師玩,大概是聽說了我的成績,雖然不認識,但在電梯裡遇到時,他們很驚訝地對著我叫:「妳就是那個六百三對不對!六百三!」我愣住,明明人家是讚美的,但我卻突然莫名感傷,覺得好像考上北一女之後,周遭的人還比我高興,因為只有我知道自己的未來會被這件事情所束縛,大學如果是第二志願,就不會被認為已經夠好,而會被認為是遺憾了。
前陣子跟一個前輩聊天,他說他前妻也是如此,考上北一女其實是一個包袱,因為有過這項紀錄,之後不管做甚麼,家人都用可惜的眼光看妳,覺得妳的發展是不夠好的,如果妳能怎樣怎樣就更好了,從此對妳再也沒有滿意過…。
***
離題了,總之我自己想也會覺得,「嗯,這個小孩想很多」。如果能單純的享受當下的美好,或者是用符合那個年齡的眼光看事情,人生一定會簡單快樂許多,但是現在的我終於有些成長的地方是,我開始學習用欣賞的眼光看自己。(三十歲以後才開始學習,前面真的都在自卑和自厭中度過啊…現在想來,其實真的是沒有必要的)
我現在終於接受「我就是這種人」,可能是因為身邊人的幫助,也因為我總是在想事情時同步的寫下來,想太多變成了寫太多,開始會遇到別人說看我的文章,看我對某件事情抽絲剝繭的分析,對他們遇到同樣的事情時有所幫助,我終於能夠覺得,其實想太多這件事情,也可以看成是優點或天賦的。
一個想太多的人只要找到一個只有他才能做的工作,就會讓人覺得適得其所,也有可能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
覺得想太多是缺點,可能是因為對於不這樣想事情的人來說,我這些一瞬間會湧上的大量想法,如果全部說出來就讓人難以應付,但日子久了人總是物以類聚,生活中多半都是可以理解的人,即使性格並不相同,但會湊在一起,就是能夠欣賞彼此的差異。
翔爸也是沒有那想那麼多的人,看書也沒辦法超過五百字,但會喜歡他可能就是他向來不帶任何批評意味的看待我,用很理所當然的態度說「那就是妳。」他那種輕鬆接受,對於長期想要改變自己,改變不了就努力掩飾自己的我來說,真的是一種救贖。
朋友也是,現在的朋友就是雖然會說「妳真的想很多耶」但是沒有否定意味的人,就像我也不會去批評別人「妳真的想很少耶」,而是很自然地就接受了彼此的個性。
***
因為自己是這樣,所以我會想,雖然翔想很多又很敏感(昨晚睡到一半,又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爬起來擦眼淚跟我說他很傷心…),但是真的,我們做父母的擔憂,或許也適可而止就好。
每個人都有他天生的性格,其實就是他的特色,因為對均質或者中庸之道的一種幻想,或者是對人總是可以改變而接近完美的一種期待,我們總是會看到事情的壞處而一直想要去「改善」,於是想方設法要好動的孩子靜一點,內向的孩子活潑一點,想太少的孩子能夠細膩一點,細膩貼心的孩子能夠想少一點…
一項項去檢視就會發現我們很常注意到孩子的特色,然而多半是把它當作缺點,但這樣一來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的特色是缺點,就像我說起我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只會說我這個人就是想太多容易憂鬱太細膩不夠堅強巴拉巴拉的全是缺點…這只是讓我更晚才發現自己其實可以順著自己的性格去發展,然後只要我找到適合我做的事情,這些以為是缺點而自卑的地方,就會變成別人口中的天賦。
我本來要閒聊怎麼又寫這麼多啊,果然是想太多又寫太多。
總之,因為我自己是這樣,所以想陪著孩子找到適合他自己的地方,適合的生活,其實就會很快樂。只要我們不要很刻板的去想像什麼是幸福、什麼又是成功、什麼才是快樂,要知道這些都是主觀的判斷,人只要懂得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真的就足夠幸福了。
羽茜的粉絲團每日更新 https://www.facebook.com/babysvisio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