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8263

成為母親之後,妳才知道,很多事情,妳的母親並沒有告訴妳。

只是在妳幼小的記憶裡,妳曾經隱約察覺,母親跟妳在一起並不快樂,她熱愛自由、嚮往在職場上發揮自己的實力,但是和妳在一起的時候這些都不允許,妳纏著她、在她腳邊團團轉,把她困在做也做不完的三餐和家務當中,在她抱怨「因為生了妳,所以我才不能如何如何…」的時候,妳也想大聲抗議「我又沒有拜託妳生下我!」妳也想要一個全心全意愛著自己、陪伴自己時非常快樂的媽媽,為什麼她明明不是卻還是生下了妳、一邊抱怨一邊照顧妳直到長大,這一切矛盾,等到妳自己成為母親,妳才終於懂了。

懂了,但也不是全部,或許只是得窺一二,在妳也被自己的孩子綁著哪裡也去不得的時候,妳才突然明白,連妳這樣一個沒有太大野心、只抱著一個在家寫作的夢想的宅女,偶爾都會覺得無法獨處、無法出門是一個不小的心理負荷,那對於能力不輸給男人的母親來說,當時有了妳,心裡不知道多麼掙扎痛苦。

在妳自己成為母親之後,妳才明白,母親一詞就像如來佛套在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咒,這麼一套下去,哪怕妳再好動再頑強的一隻潑猴,都從此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妳的母親身分就是那個咒語,妳對孩子懷著的那種先天的愛,後天的種種性別角色的束縛,就是最無邊的法力,在有了孩子以後,妳回想自己曾經有過得自由,這才明白,妳”曾經”很自由。

於是妳開始勸妳那些還未生小孩的朋友,不管她們單身或已婚或離婚都一樣,妳想告訴她們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不是愛情,最讓人心煩、也最讓人幸福到心酸的不是男人,最能束縛妳的不是工作,所有威力最強大的、能夠把妳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的,是妳對孩子的那份親情。

很多事情,光看臉書上為人父母的朋友分享,是不會懂的。

妳從她們和丈夫孩子的幸福合照上,看到的是她們生活的光彩,看不見她們生活的低谷,更不可能想像在有孩子之後,生活的高低起伏會上下得如此頻繁,每一天,身為母親的人就像在大海上掌舵,她的婚姻是否依然幸福,她的孩子是否能在快樂的氣氛中長大,全看她個性夠不夠成熟,性情夠不夠穩,能不能抓緊家庭這一艘小舟,不讓它在現實的大海裡迷失了,是的,現實,也是在生了孩子之後,妳才懂得甚麼叫做現實。

現實是,妳有再好的能力、再多的抱負,也未必有那相對的運氣,在請完育嬰假候保住妳原本在職場上的位置,就算妳有那運氣好了,妳重返職場後不見得能夠加班,妳的孩子不見得能找到24小時讓人放心託付的保母(哪怕是自己的父母或公婆),就算妳放心、也說服自己放手交給別人照顧,只要接近下班時間,妳的心就關不在辦公室了。

妳歸心似箭,不想開會、不想在接近下班時接到客戶電話、更怕老板一個眼神決定交給妳甚麼重責大任,妳不再是那個想衝就衝、可以沒日沒夜為工作燃燒的女子,只要想到妳的孩子正在哇哇哭,或者只黏著保母或奶奶而哭著說不要妳,妳想要擁有自己一番事業的心就動搖了,但在成為母親前的這二三十年,妳曾經那麼努力地培養自己、灌溉自己,幻想自己在職場上長成一棵可以庇蔭別人的大樹,在照顧孩子和衝刺事業之間的兩難,好像把妳原本的願望連根挖起,妳很愛妳的孩子,但放開願望時,手心還是空空的痛了。

過幾年再說吧。或許再過幾年,等孩子大一點妳重獲自由,相信只要努力,屬於妳的機會還是會再來的。

妳這樣安慰自己,然後,明白了妳的母親,當年為什麼總不快樂。

或許還未生小孩的朋友會問,那爸爸呢?孩子的爸呢?於是妳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又想到現在的丈夫。

妳的父親生在傳統的年代,他不會煮飯、不會洗衣、不會幫孩子包尿布,但他「已經很好了」,他會幫忙,也會在假日時帶孩子出遊,也很重視孩子的教育。

過了這二三十年,妳選擇了一個深愛的男人結婚,和他生小孩,然後妳發現,時代乍看之下過得很快,男女平權、平等、同工同酬、只要性高潮不要性騷擾…所有口號都喊得很快,實際上,文化的轉變是緩慢的。

在傳統文化的保護傘下,受到上一輩婆婆媽媽們的教導,現在的男人大多仍是—關於育兒,男人只要幫忙就好。

所謂幫忙,就是可以選擇幫或不幫,因為育兒仍然是媽媽的「天職」,母親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一個好爸爸就是「在一旁幫忙」。

妳心裡覺得很不公平,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小時候,父親和母親總是吵了又吵,妳不想跟父母一樣吵同樣的事情,但時代進步得那麼微小,數十年前母親說「小孩又不是我一個人的」,現在看著和父親相比、相對進步很多的自己的丈夫,妳發現妳偶爾還是會想說出一模一樣的話來,「為什麼你可以先選擇自己要做甚麼,為什麼我不能選擇?」

妳在開口前就選擇沉默,因為妳發現妳不是想對這個男人提問,他不是妳質疑跟憤怒的對象,妳質疑的是這個文化、這個社會,為什麼把金箍咒套在妳的頭上而不是別人,為什麼身為一個父親他會幫孩子換尿布、餵飯陪睡,就叫做「很棒的爸爸」,而妳好事做盡、筋疲力竭,只是「盡到母親的本分」。

妳很愛妳的孩子,因為這份愛,妳才發現媽媽是一份工作卻也不是一份工作,如果在工作上遇到這樣的「同工不同酬」,男人只要做一點點,就有很高的回報而妳沒有,恐怕早已經跳起來大叫「性別不平等」準備離職了。

妳每天早上被孩子的哭鬧叫起床,臉都來不及洗只先幫他洗屁屁、餵奶餵早餐,像陀螺一樣團團轉地直到傍晚才想起來自己未曾洗臉,妳蓬頭垢面,卻還記得帶孩子出門時要幫他穿的漂亮帥氣。

這是工作,早上上工,深夜,孩子難得連睡的幾個小時,妳在睡夢中勉強算是下班。

但這也不是工作,因為妳抱著他,捏捏他的小手親親他的額頭,看他喝奶那樣滿足(儘管妳餵得相當痛苦),妳就忘了甚麼叫作報酬,甚麼叫做公平。妳想跟男人分一半工作,好男人會願意,但是妳在分給他那一半時心總是懸著,妳才回想起來,在職場上無論妳曾經多熱愛妳的工作,都不能跟母親這個角色相比。

這個角色讓妳滿滿地投入愛與恨,妳愛孩子,偶爾也不得不感覺到,妳恨這個角色給妳的束縛。

妳不能自由地當一個自己想像的那種媽媽,妳只是平凡人,妳的勇氣不夠,所以只要有人質疑「妳這樣能帶好他嗎?」妳就害怕,好像準備被評鑑一樣先來個最嚴格的自我檢視,成為母親之後各種好意或不懷好意的質疑何其多,再說一次這並不是工作,因為工作上被評鑑過後,妳至少可以暫時鬆一口氣。

當母親就沒有鬆口氣的時候了,昨天他還好好的,今天他突然發燒、突然不吃飯、突然會打架會咬人,妳就開始質疑自己是否錯了,是孩子的自然發展,還是妳就像其他人說的—沒把他帶好?

因為妳很愛很愛,所以妳很在乎,妳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但是,也因為妳知道這一切不全然操之在妳,他有他的個性、體質、命運,那些妳無從掌握的,也讓妳害怕了。

孩子,媽媽希望你幸福快樂。每天,妳對著妳信仰的神低聲祈禱,忘記了曾經,妳追求的是自己的幸福快樂。

談到幸福。

有多少人知道在生了孩子的前三年,夫妻關係降到冰點的比例?

和臉書上的幸福合照相反,比例非常的高。

那並不表示幸福的合照是一種假象或謊言,只是人想要表現的那一面,當然不可能是陰暗的冰點,在有了孩子之後,原本幸福的夫妻依然幸福,但並非總是快樂。

快樂和不快樂交錯出現,高低起伏就像心電圖一樣頻繁,可資慶幸的是它還沒被拉成像臨終病人那樣的一條水平線,只要還不是完全靜止,再混亂的起伏,都有可能提升到一定的幸福高原。

只是,那需要兩個人的努力,但在孩子出生之後,至少有一方陷入暫時性的焦頭爛額,她被突然的大浪打得老遠,落後的那一方還渾渾噩噩。

那些被稱為新手媽媽的人,就是這樣突然又孤獨地成為母親,然後才發現母親一詞表示妳突然從水手晉升好幾級直到船長,妳沒有任何中間的實務經驗,妳的老公、孩子的父親,已經在甲板上仰頭等待妳的指示。

妳的指示。是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他看著妳抱孩子、餵奶、換尿布、可能還替自己剖腹產的傷口換美容膠帶、替自己自然產的裂傷作沖洗,然後他不知道自己該做甚麼,跑完戶政事務所把孩子登記到他的戶籍,發送完彌月蛋糕接受大家的恭喜,然後他回家,打開電視或電動,坐在沙發上「靜待指令」。

有時妳氣到落淚,妳餵奶痛傷口痛孩子又哭個不停,他還可以那樣「因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管轄範圍」的平靜等候,有經驗的過來人或專家都說「男人需要一點時間接受自己成為爸爸的事實」、「有的男人要到小孩一歲可以互動後才會感受到小孩的可愛」,妳只想大叫:「那我呢?我給他一點時間,誰來給我一點時間?」

妳是空降部隊到了一個語言不通的分公司就要職掌大權,裡面有一堆老鳥在質疑妳(可能是妳的婆婆或媽媽)「妳這樣做對嗎?」「孩子吃這個剛後”()?」「我們以前都不是這樣子帶的耶!」

然後那個愛妳並且承諾一生一世照顧妳的男人,眼看妳遭受內外夾擊卻在打電動,他無辜又可憐地說他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

好一點的男人說,「妳需要甚麼妳再跟我說啊!」

寶一點的男人說,「帶回去給我媽帶好了。」

妳等著妳的男人長大,等他發現自己成為一個父親並且主動擔起應負的責任,並不像妳等寶寶長大那樣有耐心,妳等的一肚子火。

妳等得好冷好冷又一肚子火燒火燎,半夜起來餵奶、擠奶,打翻一杯奶弄濕全身時寶寶在身上睡了,妳不敢動,只是看著那杯打翻的母奶想哭。

妳深愛的男人也在呼呼大睡,父與子,睡臉那樣相似那樣甜蜜,他們是不知人間疾苦的一群,不知道妳身為母親,等兩個孩子長大的心情有多麼寂寞啊。

甚至還有更糟的,妳安慰自己,網路上還有更多嘆息等著妳去聽見,讓妳知道天真的男人總好過真正的自私,在生產完老婆還這裡痛那裡痛完全沒的睡時,已經開始吵著要「開機」,要「履行同居義務」否則就要去找小三,這樣的男人在妳未婚或未生的朋友聽來必定如天方夜譚,但妳結婚了、有小孩了,就不再天真地相信壞男人只出現在本土劇裡。

法律上應該要附加這麼一條,「關於育兒,其中一方不得裝死之義務」。

有多少女人在害怕丈夫停機365天後會去找小三,所以勉強自己又累又痛地配合?妳不想去想,因為會心疼會捨不得。

同是女人,要到生了孩子之後,妳才能明白甚麼身為女人的恐懼,甚麼叫作為了維繫婚姻而兢兢業業,在還沒有孩子時,即使結婚也可以「你不愛我我就走」,在有了孩子之後,即使知道「單親總比爛丈夫強」,還是會有更多的恐懼、更多的顧慮,妳和妳那些分享幸福合照的臉書朋友都屬於幸運兒,還有一些不那麼幸運的,生了孩子才發現愛錯也嫁錯了人。

妳愛妳的男人,所以妳等,等他成熟,等他發現妳很累終於知道怎麼扮演父親和丈夫的角色,而妳的男人也愛妳,所以他學,他忍耐妳被產後賀爾蒙綁架所以高低起伏的情緒,他放下大男人的驕傲,承認關於孩子,有太多事情他不懂。

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妳愛他,所以妳等他「進入狀況」,他也愛妳,但他等的是妳「恢復原樣」。

妳想告訴他的是,親愛的,我們回不去了。

妳們期待的方向有些不同,他懷念那個溫柔可人的小女人,妳只能無奈告訴他,可是妳已經(也必須)是一個堅強的女人,才能扮演好一個媽媽。

如果妳在這時還堅持表現出過往的柔弱,妳比他更有遠見地意識到,那只會磨光妳們之間的愛情。

夫妻之間,不能光靠親情來撐,有可能老了之後會只剩下親情,但不是現在,不應該是妳們還年輕的現在。

有時候妳也懷念過去的。

就和妳的丈夫一樣,他懷念你有些傻氣、有些天真、或者相反地,懷念妳的精明幹練。

但妳的傻氣天真在媽媽這個角色中不適用,妳的精明幹練,如果不限於媽媽而擴張到妻子角色時,又可能讓他覺得有壓力而且恐怖,妳在努力擺脫產後荷爾蒙造成的焦慮、憂鬱、情緒忽高忽低時,還要冷靜地判斷情勢,告訴自己如果對後知後覺的丈夫大吼大叫,他可能更會想逃避身為父親的責任。

以鼓勵取代責備,過來人告訴妳。

然後妳又偷偷地心想:「真好,我也希望有人對我用鼓勵取代責備。」在努力爬出產後憂鬱的那段日子裡,跟個小人兒拼鬥,臉書上好友一句「妳是個很棒的媽媽」就足以讓妳落淚,妳好想當一個很棒的媽媽,像妳想像過的那樣,但是專家只說了溝通再溝通,沒有教戰手冊告訴妳,該如何也得到一個很棒的爸爸。

一段時間後,妳幸運地看見了丈夫的轉變,他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爸爸,妳才知道如果孩子是上天給的禮物,好爸爸,就等於是禮物拆開後竟然還有一個禮物,妳很幸運了,辛苦,但在女人中已經相當幸運。再去學當年妳母親那樣,對自己的男人吼出對傳統文化男主外女主內的不滿,就是不智了。

成為母親之後妳才明白,每個女人,都在生產完後撿拾自己的碎片,妳曾經以為最苦的是分娩之痛,後來妳才明白,有些時候,精神的苦比肉體更苦。

最苦的,是孩子生病又求救無門。

最苦的,是丈夫不顧又自私自利。

而擁有一個健康的孩子和一個盡責的丈夫,妳在幸福的甜中,仍然品嘗到一絲絲的苦味,那是自我消失的苦。

當孩子一睜開眼,他就要你全部的關注,妳好愛他,好希望有天他開口說他愛妳。

但他不說妳也明白,他看著妳笑,當妳不理會他時就扁嘴哭,妳為他或喜或愁,只有在深夜丈夫孩子都睡著後,妳累到睡不著時,才有一絲寂寞襲來。

「嘿,妳過得好嗎?」妳問自己。

在忙碌了一天,為孩子大小事忙進忙出,為家人做飯洗碗,甚至還分出時間讓丈夫看看電視之後,妳為自己一天的努力相當滿足,知道如果沒有妳這樣穩、這樣努力,這樣以全家的幸福為幸福,不會有這樣安穩的一天。

人生階段到了就不再嚮往轟轟烈烈,其實年輕時想像的轟轟烈烈也不過是情侶分手大吵在雨中大哭,到這個階段,妳明白戲劇性的大起大落最好只出現在戲劇,在現實人生,只會是一種折磨。

妳帶著妳的丈夫孩子,像一艘船航行大海,今天又平靜收穫,覺得相當滿足。

但是,「嘿,妳過得好嗎?」妳知道自己欠一句問候,孩子太小不懂得問,丈夫下班時忙著接手育兒,也忘記了問妳。

你明白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妳成為母親之後,每個人看到妳都只看到一個母親,然後才是妳(如果,還有看到妳的話)

妳感冒了,妳心情低落,妳今天累到甚麼都不想做,妳好想找人傾訴。

「這樣不行,要好好養好身體,才能帶好小孩啊。」

「妳心情不好,小孩也會有壓力啊。」

「妳甚麼都不想做,那小孩怎麼辦?」

突然間妳發現,週遭的親友有志一同,所有對妳的關心和問候,都接著一句對妳是否能當好好母親的擔憂,對妳孩子是否能一直健康快樂的擔憂,妳突然明白妳的身體不是一個人的,妳的時間也不是,心情也不是。

妳整個生活乃至於妳整個人生,都被孩子的幸福綁票了,妳那麼期待孩子出生,孩子出生後那麼愛他,所以妳是自願的成為肉票,千金不換妳孩子的幸福。

如果有需要,妳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妳每天的付出都是心甘情願的,只有在眾人皆睡的時候,妳的過往、妳是誰、如果有自由時間妳想做甚麼,這一切像昔日的幽靈,悄悄襲來。

妳不為妳放下的一切感到可惜,因為妳知道,雖然妳每天努力讓自己不像黃臉婆卻徒勞無功,又少了點錢外包家務換取一點自由,妳的生活不讓那些未婚或未生的女性朋友嚮往,提到生小孩後和丈夫、婆家的關係轉變,更有可能令她們直接說出「天哪我不要生了。」

她們不想接受會老會胖乳房會下垂,不想因為育兒跟婆媽爭鬥,不想失去在丈夫眼裡的魅力,不不想失去現有的自由和生活。

那是選擇,每個人都作屬於自己的選擇,只要是了解自己後做出的選擇就是正確,沒有非怎麼樣不可。

妳也了解自己,所以妳選擇,妳知道自己放棄許多後換來的是甚麼,妳的寶貝,在妳懷裡獨一無二的小生命,他是妳苦吞所有砂礫後換來的珍珠寶石,妳知道自己有了小孩後老的多快,但妳覺得自己老得有價值。

在這個提倡追求自我、崇尚自由追夢的社會,妳不去想自己如果沒生育可能擁有的事物,妳自願投入人生的修行。

是,是修行,在這個呼籲珍愛自我、圓滿自我的社會,只有修行才會教人要把自我放下,縮小,成為母親後妳發現這修行何等嚴苛,這不是打禪七規定妳七天關掉手機網路而且不准說話,妳是要忍受好長一段時間(如果不是永遠)自我在他人眼裡的消失。

在尚年幼的孩子眼中,媽媽就是他們自己,他們沒有他人與自我的觀念,所以他哭,媽媽就要速速趕來。

太早想要教導他「媽媽不是你一個人的」,可能只會讓他對世界沒有安全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第一年,妳的自我彷彿在分娩時隨著身體四分五裂,在妳的孩子眼中身為一個「別人」的妳並不存在,妳沒有名字,妳就是「媽媽」,就是一切、就是全世界而已。

而在其他人眼中,妳也是個媽媽,他們很容易就忘記妳有個性、妳有喜好、你有怪癖,妳有弱點。在他們眼中媽媽就只分為「好媽媽」跟「不那麼好的媽媽」(朋友比較不會說妳是壞媽媽),妳會發現邀約出門並且鼓勵妳「說走就走」的朋友變少了,因為,他們不想把媽媽「帶壞」。

一個好媽媽是很典型的,為孩子付出要多於自己,儘管我們會說「媽媽要對自己好啊」,但那是因為「媽媽如果心理有問題,孩子可能也會有心理問題」,再一次地,妳會發現自己跟孩子被牢牢地綁在一起,別人看妳,不是一個而是一雙,是看到一對母子或母女,不是「只有妳」。

妳開始在生活中找尋自己的碎片,當妳慢慢擺脫產後荷爾蒙,不再那麼強烈的護巢本能覺得一秒也不能離開孩子時,妳開始想起妳自己了。

像一場大夢,過去二三十年的自己,竟然只是幾個月過去,就遙遠的像是做過一次徹底的告別了。

妳告別任性,告別自我、告別「有一天我要如何如何」的想望並且改寫成「如果我的孩子接受,我可能會如何如何…」妳半主動半被動地放下自我,品味著親如枕邊人也無法體會的孤獨。

因為他是男人,他是丈夫、父親,這個文化氛圍下,一個好的父親是做好自己之後來照顧孩子,一個好的母親是照顧好孩子後再考慮做點自己。

妳不贊成這種差異,但妳感受到這種差異,不是妳一個人抵抗就能逆轉,而且在孩子前幾個月總是不睡,妳翻遍了育兒書籍親子部落客的文章,使盡渾身解數仍然無法「訓練自行入睡」後,妳已經學到了「逆來順受」,面對不可改變的逆境,順其自然吧。

妳抱著孩子讓他睡到天亮,妳累,但他睡了,妳就滿足。

妳用這樣順勢而為的老莊哲學來面對一切,由大到小事,包括自我的消失,然後妳才發現,過去那些用來表彰自我的東西,妳都不需要,妳可以沒有成就、沒有物質享受、沒有美好身材和漂亮外表(儘管妳很想念),妳的臉書生活可以不需要令人羨慕,妳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當一個母親,把自己深深刻印在這個角色裡只在偶爾回想起不是母親時的日子,沒有人問候讓妳覺得寂寞深刻,卻也讓妳突然發覺,要守護自我,只能靠妳自己。

妳要把握零碎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妳要在泰半受忽略的情況下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妳要在妳的丈夫把妳化約成一個很棒的母親與賢內助的時候,提醒他—可是我有我想做的事。

妳放下自我後才強烈的感覺到自我的存在,驚訝地發現原來妳是一個內建母愛豐沛的母親,原來妳的自我一直有這個部分只是從未有機會伸展,而這個部分,有時和妳過去認識的自己會彼此衝突。

但那也幫助妳克服恐懼,在妳的心裡,妳一直恐懼著自己不會是個好母親,妳害怕在妳們家族中的歷史重演,妳害怕有些人對母親角色的憎恨,也會在妳身上。

但妳已經有了足夠的勇氣去克服,重新認識妳記憶中的母親,而妳,不是她的複製。

妳就是妳自己,和她不一樣,也和別人不一樣,是誰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妳在成為母親後重新拾回自己的碎片,像做一條百納被一樣一針一線重新拼起,在過程中妳受過傷,也痛過哭過,現在那些傷痕都仍在,提醒妳痛,也提醒妳對自己保持敬意。

沒錯就是敬意,生兒育女,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絕對不是一件單靠幸運就能實現的事,妳現在擁有這些是因為妳很努力,妳長大了,照顧好自己的小孩還撐起一個家,妳不再是那個仰望父母的小孩,妳真的是大人了。

妳值得被愛,不是因為坊間流行的書上寫的那種種「十種特質讓男人更愛妳」,不是因為妳會撒嬌妳很可愛,而是因為妳為自己做了選擇而妳努力不懈,妳值得被愛是因為妳的努力值得尊敬。

成為母親之後,每個人看到妳都只看到一個母親,而不是妳。

但妳看到妳自己,那麼清晰。

 

 

  

arrow
arrow

    羽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