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對孩子有不同待遇的父母又是如何想呢?真的是偏心嗎?很難說,但就算不是出於偏心,後果也跟偏心是一樣的。
對父母來說,照顧看似比較需要照顧的孩子,放手讓看似比較成熟的孩子去照顧自己,是很自然而然的,所以不會認為自己是偏心或差別待遇(我們必須要強調”看似”一詞,是因為父母認為的需要照顧,跟實際上的需要照顧是兩回事,所以常見父母將資源全部挹注給經濟能力好的子女,反而對經濟相對困窘的不聞不問)。
那麼,對孩子有不同待遇的父母又是如何想呢?真的是偏心嗎?很難說,但就算不是出於偏心,後果也跟偏心是一樣的。
對父母來說,照顧看似比較需要照顧的孩子,放手讓看似比較成熟的孩子去照顧自己,是很自然而然的,所以不會認為自己是偏心或差別待遇(我們必須要強調”看似”一詞,是因為父母認為的需要照顧,跟實際上的需要照顧是兩回事,所以常見父母將資源全部挹注給經濟能力好的子女,反而對經濟相對困窘的不聞不問)。
兩個以上孩子的父母,通常很容易可以比較出兩個孩子的差異,在「因材施教」的口號下採取不同應對方式,往往不是讓兩個孩子都成熟,而是孤獨的更加孤獨,驕縱的更為驕縱。
父母因為對成熟的孩子感到放心,多半放手讓孩子去負更多的責任、面對更多的困難,於是成熟的孩子比較有可能長成獨立的大人,在努力安頓自己的同時,分神照顧其它做不到為自己負責的人,變成他一輩子的功課。
最近,看了一齣很令人感動的韓劇《第二次二十歲》。
女主角原本有著跳舞的夢想,但十九歲時一場戀愛讓她奉子成婚,跟著丈夫出國留學,自己當全職主婦和媽媽,就這樣過了二十年。丈夫成為教授後外遇、以無法溝通為由提出離婚,她以為考上大學、提升自己的眼界就可以挽回婚姻,所以重考大學,這齣戲就是在講她回到大學後的故事。